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

[醫療保健] 運動後痠痛,應冰敷還是熱敷?

平日工作忙碌的上班族,很多時只能趁假日多做運動鬆一鬆筋骨,但劇烈運動後會帶來四肢痠痛及疲勞不適,不少人會使用冷、熱藥貼或按摩膏,希望可快速驅走肌肉疲勞,但究竟應選擇冰敷或熱敷才有效?物理治療師指出,運動後其實應避免即時熱敷或按摩,以免加劇痛楚不適,冰敷較適合,也可做一些緩和運動(Cool Down)有助肌肉修補。

市面上的鎮痛貼及按摩膏款式林林總總,並以「冰涼」、「溫感」及「微熱」等凸顯減痛功效。註冊物理治療師黃瑞奇指出,人體有多條神經線,各有功能,包括感應冷熱、疼痛和壓力等,一般止痛貼可帶來冷或熱的感覺,但純粹是分散對痛楚的注意力。若當中無止痛消炎成份,難有助減痛,只為心理作用,「有d人鍾意涼涼地,覺得好舒服,有d人就鍾意熱感覺」。至於按摩膏其實原理也大致相同,他指出,做完運動後不宜即時進行按摩,尤其曾經受傷,有機會增加發炎反應,加劇患處微絲血管爆裂,出現「越捽越瘀、越痛」的情況,反而影響肌肉修復過程。

拗柴與扭傷是行山或跑步後常見傷患,宜即時或1小時內,冰敷15至20分鐘。他表示,受傷後遭撕裂的肌肉會立即充血,並將體內可幫助修補的成份帶往患處,造成紅腫及痛楚等症狀,此時進行冰敷有助收窄血管,減輕疼痛。如現場無冰塊,可改用冷凍噴霧,效果相約,不少行山人士、毅行者或馬拉松參加者都會將冷凍噴霧放入急救包備用;冰敷同時有助舒緩運動後「周身痛」的不適。

受傷兩至三日後,如已度過急性受傷期,即無紅、腫或痛等反應,才適宜用熱敷及按摩。此時進行熱敷可促進血液循環,加快肌肉修補。惟熱敷時間太長或太熱,不但會灼傷皮膚,隨時會影響心臟的正常血流,引致心翳、頭暈等不適症狀。每次熱敷,宜介乎15至20分鐘,熱敷袋溫度40至50℃最好。若沒有受傷,但運動後翌日仍覺肌肉痠痛,他建議,可針對大腿前後肌肉及小腿後面的肌肉按摩,手法宜從下推向上,有助血液回流到心臟。此外,浸浴可舒緩四肢疲勞,進行緩和運動也會有幫助。

劇烈運動後全身「㷫烚烚」,忽然停低或坐下來,會打亂肌肉的新陳代謝過程,加劇乳酸在肌肉或關節積聚,更易引發「周身痛」。黃瑞奇表示,做完運動後不應立即休息,宜進行15至30分鐘的緩和運動,有助舒緩運動後的大小腿痠軟、頸部及腰背的痠痛。不少人喜歡在運動後,立即沖一個凍水涼消暑,或沖熱水涼舒緩疲勞。但沖熱水涼,可增加血液流往全身皮膚表面,影響心臟和大腦的正常供血,容易引起頭暈等症狀。凍水涼則刺激皮膚毛孔及表面血管收縮,阻礙身體散熱。他建議市民運動後,至少休息15分鐘,待氣喘、流汗減少,心跳回復正常,進行緩和運動後才沖涼。

至於運動後可否即時喝凍飲,他認為,凍飲對身體的影響不大,反而不應亂飲電解質飲品,提防攝取過量糖份。一般情況下,進行一小時以內的運動,如打波及緩步跑等,都毋須額外補充電解質,飲用清水便足以補充流失水份。若進行較長時間運動,如行山或長跑等,才需要飲電解質飲品。運動後狂飲水,會令電解質流失更快,更有水中毒風險,故應適可而止。他建議,飲水至沒有太口渴的感覺及沒流汗便應停止。另有人愛踢波後飲啤酒消暑,但運動後飲酒會加快吸收酒精,應盡量避免。咖啡及奶茶等茶類會加劇心臟和腎臟負擔,運動後應避免飲用。劇烈運動後須休息3至4日,讓身體有足夠時間修復撕裂的肌肉。

水楊酸屬阿士匹靈的衍生物,具有止痛、消炎作用,為止痛按摩膏、鎮痛貼等產品的常見成份。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,至今無足夠證據證實外用的水楊酸產品,可滲透入皮膚之下,令其止痛成效存疑,胡亂使用藥貼,更提高皮膚敏感的風險,市民宜慎用。

「藥貼技術要做到好高,如藥物分子好細,先可以令水楊酸透過藥貼,滲透入人體皮膚表面」。至於按摩膏或藥貼使用後出現的冷或熱感覺屬甚麼成份?他表示,微熱或溫暖的感覺,其實源自當中的辣椒成份。如產品加入了薄荷,則會為患處的皮膚吸熱,加強涼快感覺,另一常見成份為樟腦,它本身的味道也令人感覺清涼。市民常用的冬青膏便有薄荷、樟腦等成份。他指出,有關產品的冷熱感覺,只為心理上減輕痛楚,令身體有冷或熱的感覺,誤以為痛楚消失了。

他稱,暫未能確定外用水楊酸產品的實際功效,市民使用時也要留意會有皮膚敏感的風險,部份人使用含水楊酸、辣椒等止痛產品後,皮膚出現紅腫等過敏反應,應即時停用。此外,使用有關產品的時間太長、劑量太多如「全身貼晒」,或夏天出汗太多,也會增加皮膚敏感的風險,如必要使用,應按照產品說明的用法和用量。將藥貼使用在毛髮較多的地方,也會影響吸收,使用時需留意。
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請按「讚」或分享給您的朋友,以示鼓勵。

TOP

thank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