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

[資訊分享] 早辨妊娠風險釐定產檢次數

近日有傳部分私家醫生漠視孕婦減少產檢次數,備受醫護界狠批。有婦產科醫生表示,產前檢查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極為重要,雖然風險較低者或可酌量減少次數,但為保安全,數個「黃金時間」的產檢期,實必須進行檢查。最新式的遺傳基因測試,更有助及早查找部分常見的遺傳病。

暫沒硬性規定
養和醫院婦產科醫生林思穎表示,在現代產前檢查服務出現之前,孕婦生育需要面對極大風險。由於不能了解孕婦和胎兒的狀況,生產前難作好預防措施,致令難產風險極高。近年隨着本港婦產科方面需求大增,加上於資源緊絀的情況下,減少產檢次數對孕婦的影響性再次備受關注。

林醫生解釋,其實產檢次數足夠與否,部分人認為難作定論,而十二次產檢也非硬性規定,最重要是必須先辨識孕婦懷孕風險的高低,「如屬懷孕風險較低者,詳細的基本產前檢查已經足夠。相反,高風險孕婦,如年齡較大、健康欠佳、患有某些疾病、以往有不良懷孕史等,均會增加妊娠時自身與胎兒的風險,故必須在基本產檢以外,再作更頻密的檢查,才能對母嬰作出最大保障。」林醫生強調。

超聲波檢查準確
超聲波是產檢最重要的利器之一,近年更新推出3D、4D超聲波,但林醫生指出,其實傳統的2D超聲波,在醫生操作下,已能清楚觀察到大部分的胎兒問題,如四肢、器官的發育是否有先天缺憾等。她又解釋:「超聲波面世前,產檢只停留在表面臨牀觀察階段,直至超聲波的出現,除可觀察胎兒發育,也促成安全地進行抽取胎兒細胞作化驗的可能。」

於政府醫院中,因超聲波儀器非置於醫生房,加上基於使用率問題,故孕婦非每次產檢都可照超聲波,有的甚至會減少至只照兩次。一般私家醫院的超聲波儀多置於醫生房,可方便產檢時頻密監測孕婦和胎兒健康。

查找遺傳病新法
以往沿用的篩查方式,為抽取胎兒後頸皮細胞後,再單獨比對某節易有異常的基因,如與唐氏綜合症有關的第二十一節基因,即可篩查有否患有該症,但每次只能篩查一種遺傳病。近年新發明的「基因晶片檢測技術」,則透過仔細分析多種遺傳病的基因特徵,再整合成一個「基因組合」;只要將胎兒完整的基因與該基因組合作比對,即可判斷會否有遺傳病的基因特徵,同時檢查出多種已患有的遺傳疾病。

對於新的檢查方法,林醫生指亦非全無顧慮。因為整組的基因組合排列極長,當中可能有小部分出現輕微異常,但又未至於達到與遺傳病基因特徵脗合的程度,檢測人員是否應指出這些異常,又或該如何判斷其是否會形成遺傳病,均可影響新檢查方法的準確性。

高懷孕風險因素

健康狀況
年齡逾三十五歲、吸煙、患有貧血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甲狀腺病、羊癇症、情緒病、先天性遺傳疾病、先天性生殖器異常,或曾接受子宮手術等。

妊娠歷史
曾有早產、陰道出血、胎盤前置、胎兒曾有不正常情況,或曾患妊娠併發症,以及有地中海貧血症等家族遺傳病等,另如為人工受孕或懷有雙胞胎,亦須分外小心。

基本檢測不可少
雖然基本上產檢次數是愈多愈好,但基於醫療資源的運用,醫學界早已根據懷孕過程和一般風險,總結出五個懷孕時期,此乃孕婦必須按時進行詳細產檢的重要階段。如屬高風險孕婦,更需要在各階段之間,作更頻密的產檢。

階段一:六至八周
檢測項目:利用化驗和超聲波檢查,了解懷孕周數及懷孕胎數,同時檢查是否有宮外孕等不正常情況。

階段二:十一至十四周
檢測項目:抽取胎兒細胞作化驗,篩查是否患有唐氏綜合症、先天性心臟病或代謝綜合症等遺傳性和可影響生育的疾病,亦必須進行結構超聲波檢查,初步了解胎兒發育是否健全,如腦部、手腳是否開始發育等。

階段三:二十至二十二周
檢測項目:再進行一次結構性超聲波,跟進胎兒發育情況,並鑑定胎兒性別,或可附加檢測孕婦子宮頸長度,判斷會否早產,以及確保子宮血管血流,能否令胎兒發育良好等檢查。

階段四:二十八至三十周
檢測項目:應接受體重、血壓和小便檢驗,判斷會否血糖過高,甚至患上妊娠糖尿病等。同時再進行超聲波檢查,查察胎兒胎盤位置是否正常。

階段五:三十四至三十六周
檢查項目:再進行超聲波檢查,鑑定胎兒的胎位是否正常,胎位可影響能否順產或要開刀。

TOP

thanks